兩部電影同時上映,一部是以真人版為基礎的電影『芭比』,另一部是以原子彈之父羅伯特·奧本海默為主題的驚悚片。在美國,還推出了同時觀賞兩部電影的套票,網路上甚至流行起了一個新詞「Barbenheimer」(芭比奧本海默)。然而,也有一些聲音指出這兩部風格截然不同的電影之間有著歷史上的共通點。
「Barbenheimer」(芭比奧本海默)現象 『Barbie』是由有實力的年輕導演格蕾塔·葛維格執導,瑪格羅·羅比擔任製作和主演的作品。而『奧本海默』是由克里斯多福·諾蘭負責導演和編劇,他曾執導過『黑暗騎士』三部曲和『星際效應』等受歡迎的作品。此次傳記驚悚片描述了愛爾蘭出生的個性派演員席尼·墨菲飾演奧本海默。奧本海默這個人物過去已經多次成為電影題材,而這次的作品更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因為它更全面地描繪了奧本海默這個人物。
這兩部電影風格截然不同,一個充滿虛構粉紅色世界觀的實境版娛樂作品,另一個是描述真實人物奧本海默牽涉到原子彈開發和實驗的恐怖歷史作品。雖然類型不同,但這兩部備受矚目的作品在美國同時上映,也讓人們產生了兩部電影共同談論的現象。網路上還出現了將這兩部作品名稱結合起來的「Barbenheimer」(芭比奧本海默)新詞,甚至在維基百科上也有相關頁面。網路上還以像民主黨(藍)和共和黨(紅)的選舉報道那樣,用顏色區分美國各州來表示這兩部作品的對立,形成了一些有趣的梗。此外,AMC這家大型電影院連鎖店也推出了雙部電影的套票銷售,據稱當日觀影門票售出了兩萬張。
兩部作品的恐怖共通點
雖然《芭比》與《核爆家園》這兩部電影風格迥異,但票房競爭和網路迷因都讓這兩部作品成為話題。然而,貝茲大學的環境學助教泰勒·A·哈珀在《華盛頓郵報》的專欄中指出了兩部作品的恐怖共通點。他認為「核時代的先驅J·羅伯特·奧本海默和消耗3杯以上石油才能製造的玩具芭比,都在描述危機時代的開端」。哈珀以他對科學技術歷史的專業研究,追溯人類地質記錄達5.4億年前,並討論了「專家們正在辯論微塑料和放射性同位素等是否可以成為新時代「人新世」的地層標誌」。1950年代代表了原子彈和核實驗的時代,也是與大量消費品生產相關聯的塑膠時代。塑膠(PVC)製的芭比在1959年上市,首年銷量就超過25萬體,現在更是每分鐘賣出100體。
哈珀的主張並非兩部作品之間的共通點,而是指出這兩部作品所呈現的芭比和核能主題,在歷史背景中有著共通之處。儘管如此,我們也可以在觀賞這兩部風格迥異的電影時,深思20世紀所象徵的技術和思想對21世紀的影響,這或許也是電影觀賞的一種價值。
- 印尼高鐵計劃混亂重重,日本提案呼聲再起 - 2024 年 5 月 17 日
- 在你離開世界之前必去的十大世界景點 - 2024 年 2 月 24 日
- 特斯拉Tlsla與豐田Toyota的市場對決:電動車與混合動力車的未來之戰 - 2023 年 12 月 12 日